醫療資訊

阻斷肝病三部曲!早期診斷治療是關鍵

健康資訊, 健康新知 | on 2023-01-31

腸胃肝膽內科 鄭琮譯醫師

 

【案例一】57歲詹先生,B型肝炎帶原者,固定於腸胃肝膽科門診追蹤,平時無症狀,只在追蹤B肝時偶爾肝功能會略高於正常值。最近一次追蹤超音波時,在左肝發現了一顆1.6公分結節,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早期肝癌(即BCLC stage 0)。後來接受根除性手術,並根據健保給付條例長期使用B肝抗病毒藥物,目前追蹤穩定無復發。

【案例二】75歲王女士,患有慢性C型肝炎併發肝硬化,治療前肝功能異常,且平時容易覺得疲倦,已於今年初完成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並確定治癒,治癒後自覺精神明顯改善,後續追蹤的肝功能也恢復正常。但最近一次追蹤超音波,在右肝發現一顆1.5公分結節,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早期肝癌(即BCLC stage 0),接受射頻灼燒術(RFA)後,追蹤穩定無復發。

上述二位皆是肝炎患者,因定期門診追蹤,得以早期診斷、早期預防的例子。許多人在健康檢查就發現自己患有B型或C型肝炎,但因工作忙碌或害怕,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導致錯過了早期診斷治療的機會,令人相當惋惜。事實上,B、C肝是台灣最常見造成慢性肝炎的原因之一,但許多民眾仍有疑問:平常並沒有不舒服,只是健康檢查發現有B、C肝,為什麼就得定期到門診報到追蹤呢?以下就病毒性肝炎肝癌的成因、症狀以及預防治療,簡單說明。

 

▎肝病三部曲:發炎、肝硬化、肝癌

癌症一直為國人的重大死因,其中「肝癌」死亡率不僅高居前二名,且已長達三、四十年;同時,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也是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雖然肝臟是無聲的器官,有病變不知痛,但仍有脈絡可循。舉例來說,肝癌往往是通過「肝病三部曲」:先有慢性肝炎,發炎久了變成肝硬化,最後形成肝癌。慢性肝炎的起因包括:病毒感染、毒藥物使用、酒精濫用、脂肪堆積,免疫性及代謝性肝炎等。

國內最常見的慢性肝炎為病毒感染的B肝及C肝,兩者皆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染(例如性行為、共用針筒等)。若要預防兩者,就要避免危險性行為以及共用針筒、牙刷、刮鬍刀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平常和患者一起吃飯生活,並不會有風險。

 

▎預防及治療

現在B肝已有疫苗可以預防,只要新生兒在出生施打B肝疫苗,即可大幅降低甚至避免未來罹病的風險;而C肝隨著近年來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問世並逐步改良,治癒率甚至近百分百,且有健保給付,只要病患配合門診醫師規律服藥2~3個月,大部分患者皆可痊癒。不過,痊癒後還有再次感染的風險,因此治癒後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血液體液接觸。

此外,國民健康署也提供45~79歲民眾(原住民可提早至40歲),可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研究指出,B肝患者每六個月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大幅降低肝癌死亡率;而C肝、B肝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六成以上肝癌發生率。因此若發現自己有病毒性肝炎,不要輕忽,請至鄰近的醫療院所做進一步的檢查追蹤,即可大幅降低肝病造成的危害。


認識醫師

線上預約
©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