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男性長壽癌-「攝護腺癌」早期診斷及預防

健康資訊, 健康新知 | on 2022-10-03

醫務部主任暨泌尿科 張宇鳴醫師

 

男性健康亮紅燈!根據最新衛生福利部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中約36人,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六位,即每年新增加7115位的攝護腺癌患者,與2012年約5000位患者相比,增加了2115人;而死亡率在2021年為每十萬人口中約14.5人。近年台灣男性攝護腺癌人數增加,已高居國人癌症第五大死因。

雖然發生率與死亡率不斷上升,但攝護腺癌的腫瘤進展其實較緩慢,是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可根治的癌症;除年齡老化、西化飲食外,增長的主因,可能是篩檢率不夠普及、男性的病識感較不足,以及擔心切片後遺症等考量。以下分享,希望提升大家對攝護腺癌的認識及警覺。

 

▎三大危險因子:年齡、肥胖、家族病史

「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位在膀胱出口下方、直腸前方,連接下尿道,主要功能是分泌攝護腺液,並構成30%的精液成份。當細胞異常增生,就可能發展成攝護腺癌,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肥胖及家族病史,攝護腺癌好發60歲後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越高,因此又被稱為「長壽癌」;另外,若直系血親中(父輩、兄弟)有一位罹患攝護腺癌,其發生率為正常人兩倍;若兩位,發生率會高達五倍。

攝護腺癌初期多無症狀,超過三成患者確診時已轉移,錯失治療黃金期。一般男性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會變大,容易產生排尿困難、尿急、排不乾淨、血尿等狀況,但也可能是良性的攝護腺腫大所導致。因此,若有排尿問題或攝護腺癌家族病史,應至泌尿科門診檢查追蹤,由醫師診斷。

 

▎傳統診斷與檢查:肛門指診、超音波、PSA及切片

診斷攝護腺癌,泌尿科醫師在門診最常做的檢查包括:肛門指診、攝護腺超音波及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簡稱PSA)抽血檢查。PSA是由攝護腺分泌的醣化蛋白質,一般來說,血液中PSA的數值越高、數值不斷上升、上升速度越快,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越大;再配合肛門指診觸診或是攝護腺超音波檢查,可找出攝護腺癌的高風險患者。然而PSA的專一性不高,會受到攝護腺肥大、發炎、泌尿道感染等因素影響。所以,若要早期診斷,需取得病理組織切片才能確診。

攝護腺切片手術是目前唯一的確診工具,但切片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也有患者因不願意接受切片而延誤病情。因此,為降低切片的併發症且減少不必要的切片,目前攝護腺特異抗原過高、但又還未接受切片者,可先接受攝護腺健康指數(Prostate health index,簡稱PHI)的抽血檢查及攝護腺磁振造影(MRI)檢查。

 

▎檢查最新趨勢:PHI健康指數+MRI

攝護腺健康指數內含三種內容(PSA,free PSA,p2PSA),有研究顯示p2PSA(PSA一種較穩定的前驅物)與攝護腺癌有更強的關聯性;因此利用這三項指標及公式運算即可以得到攝護腺健康指數。指數愈高代表罹癌風險愈高,指數若超過36以上,則建議接受切片檢查。

近年來影像醫學的進步發展,攝護腺MRI檢查,成為攝護腺癌的篩檢利器。它可用以判斷攝護腺癌的風險、腫瘤定位、癌症分期,因為非侵入性、不須放置任何設備,可舒服完成檢查,受檢者接受度高。同時,MRI的影像清晰可做為切片導引,能清楚看到疑似病兆與周邊組織分界,也提供醫師臨床診斷與切片方向參考的有力工具。

攝護腺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傳統開腹、腹腔鏡手術以及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各類的治療皆有一定的成效及副作用,攝護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務必與泌尿科醫師詳盡詢問、討論,全盤了解後再做最適當的選擇。

 

▎預防保健之道:健康飲食+良好生活習慣

預防保健可從平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開始,茄紅素、硒及每月較高的射精次數(每月超過21次),可預防攝護腺癌。食物如:甘藍菜、花椰菜等黃綠色蔬菜,番茄、綠茶、富含維生素的水果,甚至咖哩等,都建議經常適量的攝取。另外,避免高油脂、醃漬或油炸類食物;多喝水、養成正常排便習慣、不吸菸、規律運動,將身體維持在健康的狀態,就是最好的防癌保健之道。

攝護腺癌五年存活率達70%左右,建議50歲後男性定期檢查攝護腺狀況;若有相關家族病史,更應提早至45歲,定期接受PSA抽血檢驗及肛門指診。攝護腺癌是一個不可輕忽的疾病,唯有了解它、面對它,做好適當的保健預防,才能免除或減少它所帶來的痛苦及傷害。


認識醫師 

線上預約
©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