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腸保安康─定期大腸鏡篩檢

健康資訊, 健康新知 | on 2024-03-01

腸胃肝膽內科 鄭琮譯醫師

 

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台灣的十大癌症中都是前三名,是我們需特別重視的疾病。大腸癌早期不一定有症狀,但出現危險警訊要注意,例如:體重莫名下降、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像鉛筆般的粗細(一般會懷疑是左側大腸癌)、血便/黑便/黏液便、持續腹部不適等。高風險因子包含:大腸癌家族史、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發炎性大腸疾病、年紀大於50歲、肥胖、糖尿病、常吃紅肉或喝酒、抽菸等。

▎大腸鏡篩檢 揪出小息肉阻止癌病變

一般而言,大腸癌可分為0~4期,其中0~1期稱為「早期癌」,可考慮以大腸鏡處理;較高期別的大腸癌則需要開刀治療,甚至輔以化學治療;更高期別則只能標靶化學治療。雖然大腸癌是一個可怕的疾病,但多數的發生仍有脈絡可循,即絕大部分是先從小息肉逐漸生長變成大息肉,再開始產生癌變。因此,若能透過「大腸癌篩檢」,在小息肉的階段就偵測出來,此時只要做大腸鏡切除,即可避免後續的憾事發生。根據國內外的研究,也證實大腸癌篩檢可幫助降低罹患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大腸鏡是侵入性檢查,檢查幾天須調整飲食、喝清腸劑(清腸程度和病灶偵測度密切相關),但事實上大腸鏡是一項安全的檢查(併發症比例約千分之八,其中出血約千分之七,穿孔約千分之一)。相比於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篩檢可更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對大腸息肉及大腸癌有更高的偵測敏感度,檢查中若發現病灶也能直接切除,兼具治療的功能。

▎預防勝於治療 45歲開始定期篩檢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若結果陽性,需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美國指引則建議,一般風險者(沒有家族病史,也沒有特殊的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病史),建議從45歲開始定期接受大腸鏡篩檢;若有上述風險因子,則視狀況提早開始篩檢,並更密集的追蹤。

本院內視鏡中心,配置超音波儀器及新型電子內視鏡,提供上下消化道疾病的迅速診斷治療;不必到醫學中心漫長等待,也能快速排檢,照顧腸胃肝膽的健康,有需求民眾歡迎諮詢腸胃肝膽內科門診。


認識醫師
線上預約
©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