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夏日運動補水全攻略

健康資訊, 健康新知 | on 2023-06-29

腎臟內科 簡政浩醫師

 

人體在運動過程中,體溫會逐漸上升,這時身體會啟動降溫機制,皮膚的血管血流量會增加,排汗量也會開始上升幫助散熱。在不同的環境因素(溫度、濕度、風速、日照),不同的衣著(材質、包覆面積、顏色、厚薄),不同的運動強度跟運動時間,個人的身體差異(訓練程度、熱適應程度、基因差異、體重、代謝速率),都會影響人體溫度的調節跟排汗量。

 

▎補充電解質的重要性

在強度高、時間長的運動過程中,流失水分外,汗水中還含有氯化鈉、鉀、鈣、尿素、氨、乳酸等成分,因此,除補充水分外,電解質的補充也變得相當重要。

當流失超過2%體重的水分時,運動能力和身體的機能會明顯下降,甚至影響到認知功能。補充不足水分時,會影響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降低自主神經活性,增加熱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急性腎衰竭的風險。此外,運動中抽筋的成因,有一大部分也是水分跟電解質的補充不足有關。

 

▎過度補水的風險

過度的補充水分也可能造成危險,導致運動性低血鈉(正常血鈉濃度135-148 mmol/L,135以下即是低血鈉)。抗利尿激素的不平衡也是造成運動性低血鈉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腎臟水分回收,濃縮尿液並減少尿量排放。正常狀況下,攝取過多的水分會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排出量,以達到水分平衡。然而,劇烈運動造成的噁心、嘔吐、低血糖、疼痛、情緒緊張等會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如果合併過量飲水就會大大增加低血鈉的風險。

臨床的嚴重程度根據神經症狀來區分,輕度的低血鈉症沒有明顯症狀;中度則會出現頭痛、暈眩、失去平衡等;而嚴重者可能引發癲癇、昏迷和死亡。通常在超過三小時的運動、女性運動員、體重較輕的人及老人較容易發生。

 

▎水分電解質要如何補充

1~2小時內的低強度運動,只要覺得口渴再喝水就好,身體機制會自然調節,可避免低血鈉。較長時間、較激烈、較熱的環境,預期會大量流汗的狀況下,運動水分的補充就要好好計畫,避免脫水中暑或低血鈉。

運動前: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運動前4小時開始補充5-7 ml/kg的水量(例: 體重60公斤要喝300-420 ml),若補充水分後發現尿液顏色仍較深,可在前2小時多補充3-5 ml/kg的水分,並在運動前一晚攝取含鹽分較高的食物。

運動中:

建議在不同狀況下,記錄運動前後的體重差異和運動中的水分、電解質補充、生理數值的監測及主觀感受,來調整水分補充的策略。因每人的流汗量、電解質流失速度、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對脫水的容忍度都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流汗量較大的狀況下,每小時需補充400-800 ml的水分,勿超過1000 ml較不易造成低血鈉;在較長時間的運動中,每小時可補充300-700 meq的氯化鈉(約食指拇指捏一小搓的食鹽量)。

運動後:

運動後應補充減少體重的1.25到1.5倍水量(例:運動前60 kg、運動後59 kg,應補充1250-1500 ml水分)。也可觀察尿液顏色,接近平時的顏色跟濃度時,表示已經補充足夠水分。同時,攝取含鈉量較高的食物,也有助於恢復正常的水分調節機制及口渴反應。

 


認識醫師 

線上預約
©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