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隱形風險不可忽視 — 高血糖與骨質疏鬆症

健康資訊, 健康新知 | on 2025-06-02

家醫科 林智文醫師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受損為特徵的疾病,導致骨骼脆弱、增加骨折風險。由於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常在發生骨折後才被發現,常見骨折部位包括髖部、脊椎和手腕。

 

▎危險族群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以下族群較應特別注意:高齡、女性、有家族病史、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運動量不足、吸菸與酗酒、服用類固醇或特定藥物、糖尿病與高胰島素阻抗等。

 

▎糖尿病與骨質疏鬆症的影響機制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阻抗和慢性高血糖,會影響骨骼的代謝,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風險。

  • 胰島素阻抗影響鈣質代謝:胰島素有助於骨質生成,但胰島素阻抗可能減少骨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進而影響骨質密度。
  • 高血糖影響骨質形成:慢性高血糖會影響成骨細胞的功能,使骨骼形成減少。
  • 氧化壓力與慢性發炎:糖尿病患者的體內長期處於高氧化壓力與發炎狀態,會加速骨質流失。
  • 周邊神經病變與跌倒風險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系統受損可能導致平衡能力下降,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

 

▎預防方法

骨質疏鬆應從年輕時開始預防,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維持骨骼健康。(1)充足的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成年人每天應攝取約1000-1200毫克的鈣,來源包括牛奶、優格、深綠色蔬菜和豆類。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建議適度曬太陽或透過飲食(如鮭魚、蛋黃)及補充劑獲取。(2)規律運動、避免菸酒、控制體重與血糖:高胰島素阻抗或糖尿病患者應積極管理血糖,避免血糖劇烈波動,避免高升糖指數(GI)的食物,改採低GI飲食,如全穀類、蔬菜與健康蛋白質。(3)監測與早期介入:高危險群如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若有骨質下降跡象,應盡早介入治療。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隱形疾病,高危險群應及早篩檢並採取適當預防措施。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可有效減少骨折風險。


認識醫師 

©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