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子宮腫瘤:這些症狀別忽視 腫瘤警訊與治療關鍵一次看

健康資訊, 健康新知 | on 2025-04-15

婦產科 王郁菁醫師

 

子宮方面的癌症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較常聽到子宮頸癌、第二為子宮內膜癌、第三就是子宮肉癌,原本西方婦女較胖,一般以子宮內膜癌較多,台灣婦女則多是子宮肉癌。但因飲食西化,台灣女性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已經節節上升。

 

子宮頸癌
發生原因:侵犯性子宮頸癌與一些癌症前期子宮頸病變均已被發現和人類乳突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有重大關聯。
好發族群: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多重性伴侶、太年輕發生性經驗、抽菸、長期使用避孕藥。
症狀:大多數早期子宮頸癌病人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只有到中晚期病人才會有不正常出血,
診斷方式:子宮頸抹片,陰道鏡病理切片等.
治療方式:零期可選擇子宮頸錐狀切除(可保留生育能力),或是子宮全切除;一期至二期上以手術為主(子宮根除手術);二期下及以上以放射治療為主(俗稱電療)。
五年存活率:零期即原位癌:近乎100%,一期:80-85%,二期:60-65% ,三期:25-35%,四期:8-14%。

 

子宮內膜癌
近年來,子宮體癌的發生機率越來越高。而其中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最常見的類型。111年新診斷出子宮體癌個案3541名(其中子宮內膜癌占92.61%),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112年子宮體癌死亡人數為535人,為我國女性癌症死因第10位。

好發族群:肥胖,從未生產者,停經晚,在沒有黃體素制衡下使用過多的女性素,以及因其他疾病接受過骨盆放射線治療。
症狀:不管是停經前獲後的不正常子宮出血。
診斷方式:子宮內膜切片或子宮內搔刮術。
治療方式: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以及荷爾蒙治療則是針對病情較嚴重者。
五年存活率: 一期:82%, 二期:65% ,三期:44%, 四期:15% 。

子宮內膜癌導因於荷爾蒙失調。病人時常是肥胖,月經失常者。尤其是更年期前後子宮內膜增生,出血即應防範。要防止子宮內膜癌要記得不要自己亂服用荷爾蒙,有持續的不正常出血即去找婦產科醫師檢查。

 

子宮肉癌
這個癌症特徵是癌細胞生長快速,容易移轉。它可再細分為子宮平滑肌癌、子宮橫紋肌癌、混合型肌肉癌(MMMT)及尚未有中文名稱的ESS(Endodermal Sinus Sarcoma)四種,不管哪一種預後都非常不好。

症狀:
異常陰道出血:最為常見,佔所有表現症狀的65.5%-78.2% 。
下腹部凸出腫塊:較常見於由子宮肌瘤癌變成惡性肉瘤患者。腫塊通常快速變大,若肉瘤向陰道內生長,則會感覺陰道內有塊物突出物。下腹部觸摸時會發現外形不規則且質地偏軟腫塊。
腹痛:子宮腫瘤快速生長,使患者腹部有脹痛或隱隱作痛感覺。
陰道分泌物增多:可為水狀、帶血顏色或乳白色狀分泌物,合併感染時則會有化膿惡臭。
腫瘤較大時,往前可壓迫膀胱造成頻尿或往後壓迫直腸造成一直想上大號的感覺,壓迫到骨盆腔靜脈時,則可出現下肢水腫現象。

診斷方式:子宮肉瘤並沒有特殊專一性症狀可供鑑別診斷,在臨床上表現與其它生殖器腫瘤也大多雷同,加上發病率低,很容易被忽視。只能依靠規則超音波檢查追蹤子宮肌瘤成長速度,有些甚至開刀後病理報告才發現癌細胞。
治療方式:只能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 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效果都不好。
五年存活率:子宮肉癌治癒率第一期卻只有六十%,第二期則在四十%至五十%之間,第三期更低 於十%,其危險性可見一斑。

案例顯示,導致子宮平滑肌癌的子宮肌瘤,在早期容易遭到忽視。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在台灣約有二十%至四十%的婦女有大小不等的子宮肌瘤,以總人口二千萬人計算,約在四百萬人左右。

 

臨床上子宮肌瘤轉移成子宮平滑肌癌比例,約在零點二%至零點四%之間,以上述四百萬人口換算,數量可畏相當驚人。因此,婦女若是發現罹患子宮肌瘤,就算沒有任何症狀,都需定期接受追蹤,以免造成遺憾。


認識醫師

©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