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肝膽內科 鄭琮譯醫師
益生元(Prebiotics)為人體無法消化之碳水化合物,可刺激腸道中有益菌之生長;益生菌(Probiotics)為對人體有益之活菌;共生質(Synbiotics)則是混合的益生菌與益生元。有關腸道菌叢、益生菌以及益生元的研究,近年研究發表如雨後春筍,本文就益生菌在文獻上的可能益處與大家分享。
▎益生菌的益處與研究
成人急性腸胃炎的標準治療中尚未納入益生菌,但在某些研究(尤其針對兒童)顯示,益生菌有機會縮短腹瀉等症狀的持續時間約12~48小時,可考慮選擇含有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羅伊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等益生菌。
困難梭狀桿菌相關腹瀉在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身上並不罕見,甚至於有病人會發展成頑固性反覆腹瀉,在這個狀況下,使用糞菌移植會是有效的治療手段;甚至會觀察到糞菌移植後病人的難治性腹瀉有戲劇性的改善。至於一般口服的益生菌在困難梭狀桿菌相關腹瀉目前尚未有定論,但可考慮嘗試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及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腸躁症使用益生菌可能會有幫助,但目前文獻並無法歸納出哪一種益生菌對於改善腸躁症最為有效。2023年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期刊的統合分析中提到,和緩解腹瀉相關症狀的益生菌有: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梭菌屬(Clostridium)或綜合益生菌;然而和緩解便秘相關症狀的益生菌則較為不明確。和緩解腹痛症狀的腸躁症相關的益生菌有酵母菌屬(Saccharomyces)、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或綜合益生菌;和脹氣相關症狀則可嘗試綜合益生菌或芽孢桿菌屬(Bacillus)。
益生菌在免疫失調相關疾病也有些研究,但目前對用於治療仍未有共識,過去有文獻發現使用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益生菌似乎可以降低濕疹(eczema)的發生,但在懷孕婦女、哺乳婦女或是嬰兒身上使用需要進一步徵求專家意見。
在目前的實證醫學,益生菌尚未能當第一線的治療手段,但若長期飽受相關症狀所苦、使用一般藥物也無良好成效的狀況下,是可考慮使用益生菌輔助,而本文主要根據目前發表的文獻,提供民眾一些選擇益生菌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