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打造「腎」利人生 認識慢性腎臟病

健康資訊, 健康新知 | on 2020-08-28

腎臟內科 簡政浩主任

 

七十五歲的阿文阿嬤平常活力充沛,雖然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仍常幫忙家裡做生意。五年前,她在健康檢查時發現糖尿病跟高血壓,因為怕西藥傷身,選擇服用朋友介紹的中藥偏方養身。最近她走路越來越喘、倦怠無力、下肢水腫,被家人送來醫院,檢查後發現腎衰竭合併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及高血鉀,經過緊急血液透析後,身體情況總算穩定下來。

健保署統計,2018年因為慢性腎臟病就醫人高達36萬4千人,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人數達9萬人,可見腎臟疾病對國人健康的影響甚鉅。


▎ 腎臟,體內的過濾器

腎臟對於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簡單來說,可把腎臟看成是一個過濾器,把血液中不需要或有害的東西排出去,留住身體需要的物質。除此之外,腎臟還擔負了其他重要功能,包括身體廢物、毒物、藥物的排泄,水分的調控、電解質的濃度調整、體內酸鹼的平衡;許多內分泌調控也由腎臟負責,當每次心臟收縮時,大約有四分之一的血液會被送到腎臟進行上述的工作。


▎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及症狀

儘管腎臟如此重要,但它卻是個相對沉默的器官,在慢性腎臟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目前國內統計資料顯示,最常造成腎臟病的原因是病患本身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高血脂,其中糖尿病患者更是洗腎人口的最大宗,約三至四成將走到洗腎病程;其他像長期服用止痛藥、不明來源中草藥、家族有腎臟病遺傳病史例如多囊腎、年紀大、肥胖等都是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

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有五大症狀可供參考:包括有蛋白泡沫尿或血尿、高血壓、貧血、倦怠、下肢水腫等症狀都要特別注意,除了蛋白尿或血尿在腎臟病早期會出現,在後面出現症狀時,通常已經是腎臟病晚期甚至腎衰竭。因此,高風險族群的定期追蹤及一般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腎臟病變。


▎什麼是洗腎?

當腎功能惡化到一定程度,無法維持身體平衡,毒素累積造成尿毒症狀如:噁心、嘔吐、疲倦、食慾不振,水分堆積造成水腫、肺部積水,高血鉀,酸中毒,就必須開始進行腎臟替代療法,用儀器代替腎臟的功能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也就是俗稱的「洗腎」。

目前腎臟替代療法主要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兩種。血液透析是透過人工血管或自己手上的動靜脈廔管將血液抽取出來,經過機器及人工腎臟的過濾後,將乾淨的血液送回體內。腹膜透析則是利用自己肚子裡的腹膜當作過濾網,將透析液由腹部埋管灌注至腹腔,廢物交換過濾出來後,再將透析液引流出來。至於患者適合使用何種透析方式,則需要醫師的專業評估。

定期追蹤檢查,將危險因子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控制好,規律運動,少吃精緻加工食品,清淡飲食不攝取過多的鈉離子,小心服用止痛藥,不吃不明來源中草藥,維持腎臟健康,是避免洗腎的不二法門。


認識醫師
線上預約
©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