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認識失智症

健康資訊, 健康新知 | on 2019-09-11

預防醫學部副主任暨神經內科 賴思佳醫師

 

面對高齡化社會,台灣失智症人口也將大幅增加,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預測,民國150年全國失智症人口數將近百萬。一般而言,家屬發現失智症患者的第一個症狀,是患者經常會遺忘最近發生的事情,以及對日常生活作息和過去熟悉的工作有處理上的困難。患者在早期通常都沒有病識感,不願就醫,因此家人若警覺性不夠,通常會延誤病人早期就醫時機。故深入了解失智症並及早預防,將是政府與人民的一大課題。

 

▎認識失智症

失智症是指腦部認知功能下降為主的疾病,病患出現明顯的記憶力退化、思考障礙、判斷力喪失、空間辨別能力衰退、說話時找不出合適字眼來表達或對一些指示無法遵從等。病程中經常合併行為異常,如憂鬱和焦慮、遊走與重複行為、疑心病與幻覺,且伴隨生活功能減退,以致家人提醒或協助,甚至完全仰賴他人。這些症狀不是發生一次,而是反覆發生,且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日益加重。失智症病患的臨床表現各有不同,出現症狀也非常個別化,增加早期發現及診斷的難度,特別失智症是與正常老化的區分,故列表一幫助大家了解。


 

▎那些人容易得失智症?

年紀大乃罹患失智症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失智症的發病率隨年紀增加而上升,超過85歲罹患失智症的比率超過20%。其餘如有失智症家族史、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糖尿病、腦傷病史、飲酒過量、教育程度較低、 及其他腦部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症,皆可能增加得失智症的風險。

 

▎失智症的分類

最常見的失智症的病症是「阿茲海默氏症(俗稱老年失智症或老年癡呆症)」,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大腦不可逆、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腦部神經細胞異常死亡及組織損失,進而功能退化,腦體積萎縮。科學家尚不能確定真正原因,但相信與大腦中不正常的類澱粉斑塊及神經纖維纏結的出現有關係。

血管性失智症是指腦中風後,因腦組織缺損而造成的,通常是多次不易查覺的小中風引起。如能及早控制中風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便可有效減低其發生機會。另外,透過檢查及診斷排除病患的記憶力減退並非由其他非退化性疾病所引起也很重要,因這些是可治療且可逆的失智症,如感染、營養、內分泌、腫瘤  、水腦症、藥物、憂鬱症等原因所致。

 

▎預防重於治療

退化型失智症目前無法根治,可經藥物來控制臨床症狀,但無法治癒疾病,若能早期發現則延緩退化的效果越好。適當地刺激大腦功能可降低罹患風險,維持每周3次以上的運動習慣,搭配健康的飲食,可有效降低失智罹病。


認識醫師
線上預約
©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